標題:不只是一杯黑咖啡:我在荷蘭學到的「Gezellig」咖啡生活學 ☕️🇳🇱

總結

在荷蘭,「咖啡」這個詞所承載的意義,遠遠超過提神醒腦的飲品本身。它是一種社交的語言、一種日常的儀式,更是通往荷蘭文化靈魂「Gezellig」的鑰匙。這裡沒有太多花俏的拉花或昂貴的手沖設備,卻有著全球數一數二的人均咖啡消耗量。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荷蘭人的客廳與日常,從一杯看似普通的「Bakkie」,感受那份樸實、溫暖且無可取代的人情連結。我將分享自己從最初的文化衝擊,到後來愛上這種「咖啡日常」的親身經歷,並整理出荷蘭人掛在嘴邊的咖啡用語和不成文的社交潛規則,讓你一窺這個鬱金香國度最真實的咖啡面貌。

2️⃣ 架構大綱

I. 前言:一杯「普通」黑咖啡的文化衝擊

II. 荷蘭咖啡的關鍵字:不求花俏,但求 Gezellig

III. Koffietijd:深入荷蘭人的客廳與日常

IV. 生活化用語與潛規則:像個荷蘭人一樣喝咖啡

V. 作者經驗分享:從濾掛到全自動,我的荷蘭咖啡進化史

VI. 結語 & 建議:如何在荷蘭享受一杯道地的咖啡時光


I. 前言:一杯「普通」黑咖啡的文化衝擊

還記得我剛到荷蘭時,被一位新認識的鄰居熱情地邀請:「Kom je een kopje koffie doen?」(要來喝杯咖啡嗎?)。在台灣,被邀請「喝咖啡」通常意味著要去一間有著特色裝潢、專業咖啡師的咖啡館。我滿心期待地赴約,想像著會品嚐到什麼樣的香醇風味。

結果,鄰居從廚房端出兩杯馬克杯裝的黑咖啡,旁邊的咖啡機正滴滴答答地運作著——那是最常見的美式濾滴咖啡機。沒有奶泡,沒有拉花,甚至連糖和奶精都得自己開口問。坦白說,當下的我有些小小的失落 😅。那杯咖啡的味道,就是中規中矩的「咖啡」,沒有太多驚喜。

然而,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,是接下來的一個小時。我們坐在灑滿陽光的客廳,聊著彼此的家鄉、工作和生活瑣事,那杯「普通」的黑咖啡彷彿成了一座橋樑,迅速拉近了我們的距離。那是我第一次,不是為了品嚐咖啡的「風味」,而是為了體驗喝咖啡的「時光」。這場景,便是我荷蘭咖啡文化學習之路的開端。

II. 荷蘭咖啡的關鍵字:不求花俏,但求 Gezellig

要理解荷蘭的咖啡文化,你必須先學會一個單詞:Gezellig。這個詞在其他語言中沒有完全對應的翻譯,它涵蓋了溫馨、舒適、愜意、有伴的愉悅感。而咖啡,正是創造 Gezellig 氛圍最重要的媒介。

荷蘭人對咖啡的熱愛,體現在他們驚人的消耗量上,平均每人每天要喝掉3到4杯。但他們追求的不是咖啡豆的產地、不是繁複的沖煮技巧,而是咖啡所帶來的陪伴與慰藉。他們甚至給咖啡取了個暱稱,叫做「Bakkie Troost」,字面意思是「一杯慰藉」。當你工作不順、心情低落,或只是外面天氣濕冷時,一句「來杯 Bakkie Troost 吧!」總能帶來莫大的療癒。❤️

因此,在荷蘭家庭中,最常見的不是義式濃縮機或手沖壺,而是一台樸實無華的濾滴咖啡機,或是更進階一點的全自動咖啡機。咖啡的存在,就像家中的水龍頭一樣,是理所當然、隨時供應的必需品。

III. Koffietijd:深入荷蘭人的客廳與日常

荷蘭人喝咖啡有固定的「黃金時段」,稱為 Koffietijd(咖啡時間)。這不成文的規定,深深地刻在他們的DNA裡。

最經典的 Koffietijd 是在早上10點到11點之間。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家中,時間一到,大家便會放下手邊的工作,聚在一起喝杯咖啡,閒聊幾句。這不僅是短暫的休息,更是重要的團隊溝通與情感交流時間。老闆和員工會一起出現在茶水間,氣氛輕鬆愉快。

另一個重要的時段是晚上7點半到8點,晚餐過後。這時的咖啡通常是招待來訪的親友,或是家人齊聚客廳看電視時的標配飲品。

Koffietijd,還有一項觀光客可能不知道的「潛規則」——「一塊餅乾原則」(één koekje bij de koffie)。當主人端上咖啡和一盤餅乾時,不成文的禮貌是只取一塊。這源自於荷蘭文化中崇尚節儉、不鋪張的加爾文主義傳統。當然,隨著時代變遷,這項規矩在年輕一代中已不那麼嚴格,但若是在拜訪長輩時,記得這個小細節絕對能幫你加分!😉

IV. 生活化用語與潛規則:像個荷蘭人一樣喝咖啡

想真正融入荷蘭的咖啡生活,學會幾句道地的用語是必須的!

  • Zullen we een kopje koffie doen?」或更口語的「Bakkie doen?」☕️ 這大概是荷蘭社交中最常用的一句話。它的意思不僅是「喝杯咖啡」,更是「我們聊聊吧」、「找個時間聚聚」的溫和邀約。它比「約吃飯」來得更輕鬆、更沒壓力,是維繫友誼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式。
  • Doe mij maar een gewone koffie. 當你在傳統的荷蘭咖啡館(Café)或別人家做客時,如果不知道該點什麼,說這句話準沒錯。你會得到一杯最經典的荷蘭黑咖啡。簡單、純粹,就是他們的最愛。
  • 咖啡館(Café) vs. 咖啡店(Coffeeshop 這絕對是所有外國人需要劃上五顆星 ⭐⭐⭐⭐⭐ 的重點!在荷蘭,想喝咖啡要去的是標示著 CaféKoffiehuis 的地方。如果你走進了掛著 Coffeeshop 招牌的店,聞到的不會是咖啡香,而是大麻的味道!雖然這是個老生常談的提醒,但每年還是有搞不清楚狀況的遊客會走錯。千萬要小心啊!😂
  • 生日派對的「繞圈圈咖啡」 參加荷蘭人的生日派對,你會見識到一個非常典型的場景:所有賓客圍成一個大圈坐著,主人會依序為每個人送上咖啡和蛋糕。接著,你會開始跟旁邊的人無止盡地聊天。這就是荷蘭人最傳統的慶生方式,咖啡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社交角色。

V. 作者經驗分享:從濾掛到全自動,我的荷蘭咖啡進化史

回想我的荷蘭生活,簡直就是一部咖啡機的升級史,也反映了我對荷蘭文化的理解過程。

一開始,我堅持著自己的「品味」,從台灣帶來了手沖壺和精選的單品咖啡豆。每當我費工地研磨、計算水溫和時間,為自己沖上一杯手沖咖啡時,我的荷蘭朋友們總會帶著一臉「你好專業,但好麻煩 🤔」的表情看著我。他們則滿足地按下全自動咖啡機的按鈕,幾秒鐘後,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就完成了。

漸漸地,我發現自己手沖的頻率越來越低。因為當朋友突然來訪,或是我只想在陰雨綿綿的下午快速得到一絲暖意時,「方便」和「快速」的吸引力遠大於「儀式感」。我開始理解,荷蘭人不是不懂品味咖啡,而是他們更重視咖啡所帶來的「即時陪伴感」。

我的第一台荷蘭咖啡機,是一台二手的飛利浦濾滴機。每天早上用它煮一大壺,足夠我跟伴侶喝到中午。那濃郁的香氣,成為了我們在異鄉最溫暖的日常。後來,隨著經濟狀況改善,我們也「升級」成了一台Jura全自動咖啡機。這在荷蘭中產家庭中幾乎是標配。每當有朋友來訪,我能驕傲地問:「你要 Koffie, espresso, cappuccino 還是 latte macchiato?」然後一鍵搞定,那一刻,我覺得自己真正地融入了這裡的生活。

我依然喜愛手沖咖啡的細膩,但我也徹底愛上了荷蘭咖啡的務實與溫暖。它教會我,生活的質感不一定來自於繁複的程序,更多時候,是來自於能隨時與人分享的、簡單而真誠的快樂。

VI. 結語 & 建議:如何在荷蘭享受一杯道地的咖啡時光

荷蘭的咖啡文化,像極了這個國家的民族性:務實、直接、不矯揉造作,但內心深處卻充滿了對溫暖人際關係的渴望。它不是一場味蕾的盛宴,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。

如果你有機會來到荷蘭,我會給你以下幾個建議:

  1. 勇敢接受邀約:當荷蘭人對你說「Bakkie doen?」時,請欣然接受。這是一扇通往友誼的大門。
  2. 拜訪棕色咖啡館(Bruin Café:走進這種裝潢傳統、燈光昏黃的社區型咖啡館,點一杯 gewone koffie,感受最在地的悠閒氛圍。
  3. 欣賞那份簡單:不要期待處處都有拉花藝術,試著去品味一杯簡單黑咖啡背後的純粹與寧靜。
  4. 帶上你的故事Koffietijd 的精髓在於交流。準備好分享你的生活,也準備好聆聽他們的故事。

下一次,當你坐在荷蘭的某個角落,手中握著一杯溫熱的咖啡時,希望你能想起,這杯「慰藉之飲」裡,裝著的其實是荷蘭人最引以為傲的、無價的 Gezellig。Proost! 🍻 (在這裡,用來指咖啡也完全沒問題!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